2010年2月28日

分享

台北228紀念館裏最後的歷史記憶--常設展正式修改



去年以來就一直很意這個事件的發展,今天去時看到常設展如常,本以為去年的提案應是不會過了,没想到在一樓大廳,還是樹立著不少要修改常設館的內容,一直好奇的我,訊問了一下志工人員,才知常設展只到今年4/12,4/13以後就進入休館期,也正式宣告這個常設展正式進入尾聲了.這個已經成立至今13年的記念館,常設展一直是很多老百姓了解228史實的一個重要場域,不論平時或記念日,都多少是很多學子或外國朋友來了解個事件的重要會館,但今年3/31正式休館,改變的策展內容竟然會刪去很多常設展裏對時代來龍去脈的時代背景,轉而以電子導覽的方式來增加內容,這讓我想到了展場,場域,歷史,觀著的關係,一個13年不論是陳水扁,馬英九,郝龍斌都没有動過的常設展,究竟是為了什麼而要去改變呢?


我實在很不想用陰謀論這樣粗糙的結論來看待這個問題,但若真的是因為有更多的史實出現,造成展場內容需要修正,那真有需要去動這個己經13年的常設展嗎?放眼望去,台北這麼多的古蹟閒置空間,若新被挖掘的史料和常設展不同,大可利用這些閒置空間再去充實來展現,更何況不管常設展的內容是如何,其也成為過去台灣在記念這個運動時,很重要的一個歷史記憶,如今如同景美人權公園一般,要有所更替,實在很難不讓人掉入政權更換下擁有歷史解釋權的疑慮漩渦裏.歷史不斷的在演進,每個時代都會有不同的歷史新解,但要在新解下抺去過去的歷史空間記憶,是一件極為愚蠢的事,因為若那一天還要再找會過被抺去的空間,做為新史料的考証,則後悔都來不及,新公園的清朝歷史空間的消失就是一個例子.

這些年228放假這一天,我都會和老婆去一趟台北228和平紀念館,目的無它,只想去感受在歲月的淘洗下,政治的冷暖,對這些過去在這個事件影响下的受害者,會有怎樣的態度,去面對這個世界.但去年發生的更新規劃設計事件,今年已確定要在4/12最後一天休館後,正式邁入歷史,會後看到不少國外學生,在會館的留言板上,用英文及各國語言留下刀下留人的建言,看後真令人感嘆,只能說,228紀念運動的精神,真的是一點都没落實在我們的社會裏.再此希望有空的朋友,把握這最後的一個月,逛一下228紀念館,去感受先人的歷史,留一下言,看有没有可能改變館方的心意吧!


今天來看的年輕人真不少,不少是操著ABC的年輕人


二樓這一區是我每次來都會仔細看的區域,記載了每一個受難者的遇難故事,看也看不完.


自由的社會,真的有去珍惜這樣的聲音嗎?


以後還會有不同歷史詮釋的兩個門嗎?

台北二二八紀念館新風貌:看來已箭在弦上了!

2010年2月27日

分享

網路不穩,請自行站內搜尋

因最近本站網路不穩,造成Google聯結不佳,
請自行在搜尋處再打上自己要搜尋的資料,敬請見諒!
分享

甜甜蜜蜜的雙連圓仔湯


紅豆湯及麻糬,對老台北而言,算是很普遍的飯後甜食,艋舺.大龍峒.圓環,多少都可以看到店家有店家在販售,大多以露店的形態或配合其它甜湯如土豆仁湯或冰品挫冰等一起叫賣,而這間雙連圓仔湯,算是老台北西區裏,有名的用料紮實,講究原料而且漫火熬滾的老店家.難得的是在年輕一輩的當家接棒後,更是經營的有聲有色.而重點是,味道也没有走味.

認識這個店,也算嘛有二十多年的歷史了.國中時侯,出身在雙連的我父親,偶爾會回雙連老爸住過的萬全街二樓紅磚厝探望一下,順道來到這個位於舊雙連火車站前巷口,靠近雙連路上的圓仔湯,解解口腹之慾,我還記得那時去吃紅豆圓仔湯,店老闆的老爸創辦人第一代及總是剔著小平頭的老闆還一起在店裏做事,老爸總喜小店裏的紅豆湯加湯圓,還常常提及他小時候就有這家店了.爾後上了高中,大學,店面也換到了雙連街尾靠近成淵國中的左邊店面,那時我常騎著摩拖車,三不五時光顧,還常常可以看到第一代的阿公及媳婦們互相都會在後尾搓圓子及麻糬呢!年紀輕的當時,總愛在夏天,叫一碗土豆仁麥片冰,再另外叫一份土豆夫麻糬,那真是年輕時的好嗞味.更妙的是,入伍到了馬祖當兵,我們連裏的小班長居然還是現在第三代老闆的表弟,讓我和這間店也搭上了更親近的緣份.没多久,小店第三代入駐,在雙連街和信佛的老闆一起工作,很照起工的從最基礎的材料製作,一步一步遵照古法磨練,順而繼起了家業,改在民生西路上開了現在新的店面,造就現在川流不息的人潮.

大學時侯,店裏的麻糬是我每次晚上要回淡水宿舍時飯後最愛吃的甜食,一來這個麻糬圓滾滾的從油鍋裏被撈起,放入小碟,灑上土豆夫,上桌時只看兩粒一份的量, 再配上從信佛老闆送上來去油脂的烏龍茶,實在是很妙的小店經驗,很多去吃麻糬的人,常不知如何切劃那顆麻糬入口,以免土豆夫及麻糬和大小比例不對,造成最後土豆夫不够,亦或麻糬太燙口的問題,只要每顆平均以竹筷各劃成8等份,再充份和土豆夫攪配,就會是很好吃的小麻糬了.而店內鍋裏的紅豆湯,更是冬天裏我的最愛,一來可以去濕,二來又可以禦寒,也是在那個時侯,養成我到今三不五時經過民生西路時,入內吃碗紅豆湯再走的習慣,或許有些人不喜紅豆湯的甜蜜,但這裏的紅豆湯,我可以說是全台北最厚工的紅豆湯,紅豆煮到破皮豆沙溢出的濃稠,在放眼台北的紅豆湯裏,應該是很少這麼紮實厚工的了.更敬佩的是,新一代的味道,還是維持老一代的味道,絲亳没有改變,每當現在我去吃那紅豆湯汲麻糬時,心裏抱持的,是感謝,還是感謝!


熱呼呼的一對麻糬


先用竹筷各切八份,可以看到裏面綿密的白心


吃完配上一杯烏龍茶,真是滿意的飯後甜食




二樓的空間


位於民生西路上的店面,看來這個元宵節又一定人滿為患了!



雙連圓仔湯

2010年2月25日

分享

見証煙酒專賣時期的榮耀--台北松山菸廠行政大樓

IMG_5635

日治時期的台灣總督府專賣局乃於1937年在台北市松山地區(當時的興雅830番地)興建「台灣總督府專賣局松山煙草工場」.興建時採現代化廠房,引入工業村的概念,其規模之大,算的上是台灣首屈一指的工廠,在那個以專賣制度掛帥的年代,專賣事業的工業設施,都有著迥異於現在台灣工業的建築結構,糖廠,樟腦工廠及酒廠等,也是現階段台博及政府相關單位盡力在保存的目標,然而這個菸廠,確是最具保留價值,不僅工廠規模及交通運輸,更包含了長時間的歲月累積,及重要的自然生態及規劃,在北台灣可以算是最重要的一個產業近代化遺址.在拜訪過程中,甚至還看到了那維修中的頂樓檜木格窗,去掉油漆後所散發出時光淘洗後的濃密檜木精油味,想必也只有在日治時期專賣制度下的公家建築,才能找的到如此高貴的材料吧.

台北的專賣煙草工廠,最早是位於台北車站後站的華陰街,就是現在京站的位置,成立於1911年,算是台灣煙草事業成立工廠的濫觴,但不幸的這個廠,在建成國中建校時,因配合戰時疏遷計畫遷到新店,原址就留給建成國中使用,但因學生成長迅速,不得不拆除蓋新校舍,不過好景不常,當北淡線的後火車站因捷運被拆除後,為因應新的台北車站特區計劃,建成國中校地因地處交通要地,但又無法回到現在的台北當代美術館時,曾一度被討論要廢校,而原來的煙草工廠,就成為了日後現在大家看到的京站.這種故事幾乎在台北不定時的就會上演一次,而位於松山的菸廠,就幸運多了,不僅能保留到今,且還因大面積的廠房附屬的水池等均因市民意識的覺醒,都有了保留行動,而拜訪當天,雖然剛好巧遇施工,但還是可以看到台北的東區,還能保留著這麼大的台灣近代化遺址,只能說台灣的近代化進程所遺留的遺產,政府保存的態度及積極度實在令人不敢恭維,加油啊!

IMG_5515
被拆了屋頂維修的木構

IMG_5520
剛好遇到下雨的二樓行政大廰

IMG_5522
這種石子板不知是那一種,看來很特別

IMG_5615
二樓本來的員工餐廳,後來被改成行政辦公室

IMG_5623
應為HINOKI的木質實木地板,好懷念小時侯篷萊國小的教室,一樣都是木質地板

IMG_5532
遠眺的101

IMG_5529
往二樓的樓梯

IMG_5553
二樓的玄關

IMG_5534
裸露的屋頂木樑

IMG_5530
老舊的展示櫃,常在一些日治時期的寫真帖看到這種櫃子在博物館裏或展示場裏

IMG_5555
仍然充滿HINOKI香味的老木窗

IMG_5602

IMG_5591
剛好也有一座孫逸仙雕像

IMG_5550
難得的特寫

IMG_5586
往四樓平台樓梯

IMG_5564
這種連續廠房棉瓦的景色,在台北市應該已算是絕響

>IMG_5570
全部的木構骨件

IMG_5566
四樓屋頂平台一景,還可以看到四角的棕灰磁磚元素

IMG_5618
這是什麼?

IMG_5633
手扶梯柱上的大理石,及日治時期進口的馬賽克磁磚柱(和雲林某處古厝裏的日治時期的小磁磚同質)

IMG_5641
一旁倉庫屋頂的避雷針

IMG_5640

IMG_5650
一旁已快整修好的煙草工廠
分享

宮前町九十番地:麥計較的張超英



會想看這本書,一開始是被書名所吸引,想知道日治時期宮前町九十番到底是現今台北的那裏,結果居然是離家裏很近的中山北路台泥大樓對面,才讓我在好奇的驅使下,買了回家.也才發現原來一個被人稱為有錢公子哥兒的阿舍,心中那份直厚及"麥計較",才真正是老台灣人的精神.

其實我很不喜歡河洛語"阿舍"這個稱呼,因為它語氣中帶有鄙遺的味道,用在很多人以"空崁空崁"來形容落没的貴族來說,實在說不上是一種尊敬,尤其是對張超英而言.因為他是這麼的不和人計較,相對的就很容易被當初的社會以"阿舍"來形容,我們在這本超英的自傳裏,可以看到老台灣人的真正精神,不畏權勢,不怕艱難,更不計較個人榮辱及名利,只為活的忠於自己,對的起自己的土地,更没有太受到日本人及國民黨統治時不良人格扭曲教育的影响,這才是讓人最感佩服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在既有體制下,不論因政府制度限制導致無法取得史丹佛大學就讀資格,或是因父親張月澄228事件失志後,再加上因後母對家產的管理,導致當時在美新處就任時經濟窘困,都並没有太多怨言,反而一直強調受委曲後不用太和人家計較的哲學,這樣的精神,總是讓我想起我外公告訴我們的"寧可人負我,我也絶不負人"的哲學.看來老一輩的老台北人,真的都很善良.

書中我印象最深的,倒不是裏面的主角和台獨台派接觸的日本章節,而是一開始從小到要出使紐約的章節,看到小時侯日治時期富商子弟的闊綽生活,建成小學校上學時的趣聞,阿媽所捐贈的真理堂(真是熟悉的場域),在陸以正手下自由做事的成績,這讓我想起了曾經和某一老印刷廠前輩聊天,曾聊及在蔣介石及蔣經國尚未掌權時期,若不是蔣宋美齢和美國的關係,以及宋美齡自由派開明作風的間接影響,可能那時造成的問題會更多,當初乍聽之下不太苟同,後來接觸很多資料,才發現和美國的關係,是影响台灣人能在政府裏面做事的重要因素.而陸以正處長,也正是蔣夫人自由派的.

但重點是,張超英因自己的能力,因緣際會上了美台關係中重要的見証者,而也以台灣為主體性的前題下,和自由派的老闆陸以正處長共創了美好的美新處歲月,這個機緣是很可貴的.這也更証明島內的人,只要互相認同土地,没什麼不能做的.更何況我們若用更包容的心,去面對不同意見的人 ,同為這個島嶼的國民,多做一些事,倒也不難,在書中不少章節主角強調事在人為的精神,及自立自強的態度,更是我們處在名份混頓的國民應該學習的.

延伸閱讀:
中天書坊:宮前町富家少爺─張超英>這個看了很令人感動,也讓人感到張超英的可愛
http://www.yi123.com.tw/video_idx_p5.html#SeeVideo
中時電子報:英超的快意人生:能玩又可以認真工作的人生
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people/951013/02-1.html
C.Y. 張超英對台灣的愛,不會隨風而逝...

2010年2月24日

分享

華山車站(3)超現實的藍白圍幕



1月順道經過林森南路,看到正在拆除兩旁日治時期遺留下來的貨運行,藍白布上架,高達三層樓,真是好似後現代裝置藝術,建築,呼哮而過的汽車,推著廢物回收手推車的老人,及三輪車,還有旁邊的加油站,我才恍然發現,這條路幾乎是我過去在中和上班時必經之路,我甚至有一輛汽車卡在那兒過,没想到刹那間,陌生的平房,却讓我掉入了時光的回憶裏,只能說,真的是超現實的藍白布幔!















2010年2月22日

分享

光影變化的最後天堂--台北松山菸廠倉庫

IMG_5435

拍了這麼多的街屋及老建築後,開始對政府有介入的古蹟建築不敢恭維,自然及人文透過歷史歲月的淘洗,被政府的手介入後,大部份都變了調,不論是成功或失敗的個案,都是看不到自然時光下所散發出來的味道,拜訪松菸,也是在這樣的前題下,想拍一下它最後的身影,看是否還能保留那未被規劃整修前,經歷了近10多年來未被開啟的模樣!

松菸的命運,和華山當初因鐡路地下化後的空間閒置狀態有些類似,同是因社會及政府組織的變化而被迫改變服務廠址,造成先是被土地閒置,而後在各方角力的影响下,朝向文化及藝術的方向來做發展,但不同的是,華山因文藝界的反應,幸運的保留了現今的原貌,反而成了由下而上成功的空間營造案例,松菸則因土地龐大,加上巨蛋等多元的政府規劃,反讓民間以保育都市自然人文公園的訴求,成了錦上添花的施捨,造成今天外包給營建公司開發不前,而松菸舊廠房至今亦未完工之現況,但也因如此,讓我更不能忘懷那塵封己久的園區,到底現在是什麼模樣.

北側靠近台北機場的煙草月台,是現存台北市少數僅存於世的工業建設廠房的鐡路月台,華山酒廠及華山車站附近接替鐡軌己被破壞殆盡的現在,全台北市應僅剩這個地方還有這個月台遺跡.也不知這個月台及鐡軌可以保留到何時(據說鐡軌己被拆了),而這一大片靠近月台的倉庫,則保留了不少故事,據拜訪時施工人員透露,某一倉庫據說在戰時美軍轟炸台北市時,因讓很多員工及老百姓可以有地方避難,免除了被炸死的命運,所以在地方上堅持一定不能拆這塊地,若此言屬實,那真的又是一個見証大時代下老百姓命如螞蟻,分離逃難的重要歷史場域.

這些倉庫,在黑暗中莫大的空間,真是讓人感受到過去工業時代的弘偉,早在日治時期就己開始奠定台灣的基礎,雖說多少是為了經濟殖民所產生的場域,但却也附帶的造就這壯闊的空間,這樣的空間和40/50年代的建築空間比較起來,確實不同,也証明日人在台中後期,確實已把台灣當成自己的土地在建設的方針,和政府來台初期所有生產全以反攻大陸為總目標的過渡心態,迥然不同.這也是每每拜訪這些日治時期工業化遺址時,所產生的最大感觸.

IMG_5128
靠近台北機場的煙草倉庫月台,還可見鐡軌的踪影

IMG_5130

IMG_5187
並列的月台鋼柱

IMG_5154
月台上通往倉庫的大門

IMG_5145
疑似管制所的月台淡藍色小亭,以及不知要通往何處的鐡軌

IMG_5160
被鐡網隔離的台北機場火車頭

IMG_5168
破洞的石棉瓦,隨處可見

IMG_5194
光線與斑駁的鋼柱

IMG_5205
這樣的鐡道倉庫,不要說台北市,連台北縣我相信也差不多没剩多少了

IMG_5207
大門

IMG_5219
雄褘的廣大倉庫空間

IMG_5228
牆上的舊抽風機及實木樑柱

IMG_5243

IMG_5247

IMG_5251
隨著屋頂延伸下來的氣根

IMG_5265
木構的屋頂

IMG_5261
地上的光影

IMG_5266
木構的細部

IMG_5280
露光的木構

IMG_5299

IMG_5284
真的是有够大的空間

IMG_5325

IMG_5337

IMG_5346

IMG_5349
另一個倉庫

IMG_5352

IMG_5368
被遺棄的滅火器,可以看到煙草工廠的輸送帶還在

IMG_5379
另一倉庫的光點

IMG_5383

IMG_5395
天然的日光燈

IMG_5404
連接倉庫間的拱形走廊

IMG_5418
另一個倉庫的辦公室圓拱大門

IMG_5411
1號倉庫的"嚴禁烟火"警告標誌

IMG_5430
龐大的遮雨棚,應是為了應付煙草怕水而設計的

IMG_5442
破玻璃窗

IMG_5450

IMG_5457

IMG_5465
再一個嚴禁烟火標誌,看來菸草工廠真的很怕火呢!

IMG_5468
倉庫隔間中的涼亭及牆壁上的扶牆,証明為日治時期建物的最佳建築元素

IMG_5478
再過去的三層樓倉庫的露天樓梯

IMG_5482
滅火器櫃

IMG_5485
新倉庫的內部結構,果然和舊的木構有所不同

IMG_5491
被遺留在一旁的生產比較表

IMG_5497
另一個倉庫間的防火巷,老百葉窗,椰子樹

IMG_5493
又是一"禁止吸烟"警語,生產香菸却要在廠禁烟,真是一大諷刺

延伸閱讀:
2月27日,松山菸廠,最後一棵老樹:自然環境保護的抗爭,在這個場域幾乎是三不五時就會出現在新聞版面上
http://takayukiroom.blogspot.com/2009/02/227.html

DAXON WU 松山菸廠:每次看到這種珍貴的照片,都會覺的很感動!
http://www.pbase.com/doxonwu/shunyin

郝市長期望松山菸廠文化園區化身北部文化創意產業重鎮:每次看到這種新聞都會心驚肉跳
http://www.taipei.gov.tw/cgi-bin/Message/MM_msg_control?mode=viewnews&ts=4a7fe1c8:54b8&theme=/3790000000/379670000G/ed-msg

Wikipedia的松菸歷史,裏面提及的第一個於1911年興建火車站台北煙草工場,就是現在的京站及之前的建成國中
(這個國中最可憐,一會兒校地在北菸,一會兒又在現在的當代美術館,還差一點被廢校)
http://zh.wikipedia.org/zh-tw/松山菸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