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6日

分享

似幻似真--近つ飛鳥博物館


進入十月來,北部天空總是陰沉沉,毫無生氣之感.讓人開始懷念前些年舒服的秋陽.
去年此時剛好去大阪拜訪近飛鳥博物館,也正好巧遇舒服的好天氣(其實己經有點開始冷了),
對想看安藤的建築而言,是極佳的天氣,尤其細緻到接近完美的清水模,
在藍天光影的對比下,更讓人忘了那如鏡如紙般混凝表面,到底是真還是假.

前往這博物館,其實距離大阪市中心還算有點距離,除了要坐近鉄長野線到喜志外,
還得在站前等"金剛巴士"到阪南ネオポリス站.到了這新社區,還得走大約10-15分鐘.
當然這中間會經過近つ飛鳥風土記の丘,也是很好的風景點,尤其是春天的櫻花和秋天的紅葉季,
但因拜訪之時己入初秋,而紅葉季也尚未開始,所以重心還是放在博物館上.
若不是對安藤很有興趣,單單拜訪真的會花費不少時間.
不過反過來說,對住在台灣想對現代潮流的建築大師有進一步實地了解的朋友而言,
以最快也最有效率的方式,了解世界一級的建築大師,其過往不同時期的設計歷程,
進而思考一位大師設計哲學的改變與建築史間的關係,那安藤的作品應可說是最易上手,
了解成本也是最低的建築師.
(但這可不代表我是日本建築迷,尤其要移植到世界各地如台灣這見事情上.)

基地廣大的博物館,展現出不同於京都陶板名畫之庭,或淡路與陝山池裏,
對西洋建築形式如希臘羅馬建築語彙,反而看到的是另一種對金字塔墓式建築的致敬,
再細查安藤的作品Chronicle,才發現這建築完成於1994,比上述三項作品還早,
那年更是得到日本當年的藝術大賞,且讓安藤獲得更大肯定的,是第二年1995年得到的普利茲克獎.
這似乎也証明圓形廣場,圓柱等希臘羅馬建築語彙的表現,應是在1994-95年之後才開始納入其手法之中的.
也許和那時開始接了一些西方國家的設計案,奠定以清水模材質為基礎,開始導入西方古典空間結構的風格有關吧.

拜訪近つ飛鳥博物館,其精細的清水模,更顯完美,尤其站在藍天豔陽下,望向那清水塔柱,表面的光滑,
己不是單存是光影的展現而己,那己是讓人進入似幻似真的材質論証裏,混凝土在此己不是材質,
好像是一張紙,對應太陽與時間的呈現,看久了,都忘了其它環境週邊的元素,如同要告訴人們的古墓區一樣,
時間和人工的建築(混凝土),已不重要,用紙張書寫下來的歷史,才是永恒.
看來安藤似乎已在日本的建築史裏,奠定了不朽的歷史.
而這棟博物館,似乎也正式預告安藤的風格,己開始準備要跳離日本,將視野及手法拓展到全世界去了.


近つ飛鳥風土記の丘的入口,其實坐巴士來的人真的不多.


入口處一棟對近つ飛鳥風土記之丘介紹的訊息中心,介紹曾為早其日本古墓區的資訊.
感覺又像土裏蹦出的怪建物一樣,奇特又富有意寓.


走往博物館小徑路上的清水模衛塔,其處己可遠眺看到博物館

>
四方為礎,圓形如空柱的內部清水模,內部光滑如鏡般的細膩質感,仿拂日蝕的景像一般,讓人難忘.


四方礎內的涼亭,於方圓之間,規與矩似乎有形無形的表逹日本人自古以來的哲學觀.


過了小橋,迎面而來的是博物館的入口大門.


平地粗糙的小方石,與光滑無比的博物館入口,形成強烈的對比.
一片片的立牆,彷彿一頁頁的書,即將告訴你進入大門後過往日本古墳區的歷史.


參觀安藤的博物館,"空"似乎是很正常的氛圍,尤其在關西地區.


入口玄關空間內,現代的混凝土與過往擺古墳區等不同的塔座,現代與歷史的對話,頓時間讓空間有了生氣.


如同競技場般的圓形空間與眾多的廊柱,似乎也是呼應古墳下的墓穴空間,形成墓中之墓的紀念意涵.


一頁頁的混凝土牆,讓光影與自然,樹木與清水牆巧妙的對話.
好似京都枯山水庭園裏的細砂,在此變成了清水混凝牆.


通往外面大階梯的清水牆走道.己隱約看的到著名的柱塔.


拾階而上的塔區及廣場,安藤巧妙的以小方石堆砌的台階,與光滑如紙般的柱塔對話.
形塑的金字塔,對世界人類史上崇拜高塔的墓塔建築文化,做了一次隱寓性的致敬.


走訪至此,己讚嘆該建築的施工細膩,一斯不苟,實在是參觀至今最接近完美的一棟作品.
那柱塔平如紙張的立面,光瑕無疵,似幻似真,如同明鏡,但陰天下又如同墨台,真是奇特.
對建築材質的執著,進而發揚到如入無相之界的安藤,
真如它書所說,真是日本建築界的野武士一樣,讓人敬佩!


回大阪在阪南ネオポリス站等公車,突然看到載學生的幻幼稚園的娃娃車,真是可愛啊!

2011年10月10日

分享

雙十的國慶預演--勇士篇



這次的記錄,其實心之所繫,還是這些特種部隊的勇士,裏面不乏原住民與一些新就任的優秀女性.也讓人想起以前外島當兵時,在紅魔鬼受訓時的士官長和同事,其實這些都是國家真正的勇士,執行任務無任何怨尤.只是剛毅下的眼神,也有疲憊的時侯,面對這種勞民傷神的活動,實在很讓人...,勇士們,辛苦了,致上我們心中最深的敬意.
















2011年10月9日

分享

雙十的國慶預演--街景篇



走在滿是軍用車輛要閱兵的重慶南路上,心中實在五味雜陳,
一來曾是中學時代要高舉口號招牌遊行的場域,中學時也常常因為這些閱兵,
吵的住在西門町的我們無法安寜.可是今年感覺特別奇特.
没有以前那種例行公事的平常心,也没有學生時代的不耐,反而心中出現一種孤寂感,
是社會對國家認同的失落,也是閱兵在新世紀下的無奈.
雖然今年觀看的人超多,且很多年輕人心情是特別的HIGH(因為没看過這樣的閱兵遊行),
但不少是抱持"不知是不最後一次閱兵典禮"的心情來做最後的記錄.
也遇到不少老翁,提到這政府應該要每年辦,這樣才像"中華民國".這樣才像個國家.


說實在的,信仰自由主義的這一代,很難認同老翁的說法,
一來閱兵勞民傷財,經費不貲.寧可將這些費用挪於老百姓,更有意義,
二來國家於無形,軍隊是讓國家可以為有形的象徵表現之一,但却不是唯一的象徵,
若要以閱兵來自我展現國家的存在,那也証明台灣的老百姓對國家認同的渴望,
只能靠自我感覺良好來表現,其現代公民的想法,實在薄弱.
若十年二十年來一次那還說的過去,每年舉行,那可真的苦了這些阿兵哥和學生了.


當場也看到不少為了紀錄閱兵的人們,默默紀錄不語,或許真的有種"不知今夕何夕"之感,
或是感嘆過往這台灣歷史上最重要的街道上,多少次的軍事閱兵演練,
從日本時代到國民時代,換過多少政權的台灣,總是不斷的被淘洗.
然而這次是否是這社會的最後一次呢?還是是這個朝代的最後一次呢?


拍攝過程中還是有不少插曲,有些老百姓真的很跨張,
有的腳踹在阿兵哥好不容易塗裝完畢的迷彩車身上,想留下無厘頭的照片,
人員勸阻不要踩在上面,還被主事者"起拍面".
也有某台記者不顧維持現場秩序軍官的阻撓,硬是要"突破防線"拍攝畫面",
還很氣憤的拿著記者証咆嘯,好像記者最偉大似的.
或許拍攝之於,老百姓可能也忘了,早己自由被解放的台北市,這些天某些地區是處於被軍管的狀態.
這些空間短暫的再戒嚴,是否又是另一種禁空呢?
不過我還是最想說的,是那些早期自由派的學者,批判空間要解嚴的大頭,現在又如何看待這百年來的慶典呢?


爭相拍攝的人們,心中的景象,倒底是什麼?


228發生抗議暴動時的菸酒專賣局台北支局,面對如嘉年華般的閱兵,歷史在時間的當下,變成了虛無.


老舊的折衷街屋與老茶莊,整齊迷彩外衣下的閱兵,真是奇幻的場域.


歷史的街道,巨大的裝甲,純真的人們,真是說不出的疏離.


你說是閱兵,所以展現的是人們想看到的裝甲,意志.街道裏的人們,變成了配角.


閱兵守護的,是生活中行走的人們,還是布爾喬亞心中追求的跑車呢?


不少人還是要過正常生活的.


身經百練的特種部隊,在曾為大師經營的福德照相館前,若張才還在世,又會如何表達呢?


團體合照的憲兵,這難得的慶典,時間在此似乎不重要了.


或拍,或看,或立,執勤的軍人,其實是非常辛苦.


活動鐵橋裝甲下的迷彩,當過兵的應都可以體諒軍隊裝檢為了閱兵的辛苦.
請記住,軍隊,是被準備來打仗的,不是用來閱兵的.
分享

雙十的國慶預演--車輛篇



昨天真是瞎貓碰到死老鼠,本來要去參加H大的導覽,結果坐公車到火車站,
看到無人偵查機的軍車,就知道今天看來城中區有大事發生.
果然走在開封街上,就己看到一堆軍車排排站等著閱兵的預演,
加上內人從未看過雙十閱兵遊行,以及最愛拍這怪怪車的老杜没來拍,
只好代替來把它拍完.而這篇算是幫朋友老杜拍的,若以下說明不正確,老杜你就將就將就補丁一下吧!

明知不是我的菜,要拍的有模有樣,也不太容易,所幸不辱所託,該拍的都拍了.
可惜年輕時常有的裝甲坦克不見了,這些緣由,還是請自行上它網研究吧!


台北火車站前這台無人偵測飛機,就是害我掉入無底深淵的罪魁禍首.


讓人懷念的悍馬,後座的"機司",不知是不是雷逹偵測機.


連挖土機工兵裝備都出現了.


推土機下的衡陽路,其實我只想拍有老街屋下的軍車.


特種部隊的軍車,記憶中這些算是非常老舊的裝備哩!不過重點當然在阿兵哥身上!


兩棲偵搜營的黑魔鬼,人氣最高的遊行車隊.


行經路口的特種部隊.


熟悉不過的化學兵,但裝備好像大有進步,己不同以往.


應是移動式地對空雄風飛彈車隊,老杜,你來補一下這是什麼碗糕吧!


展開後無人偵察機的英姿.


又是一台捍馬改裝的軍車,應是拖式飛彈裝甲車.


另一台軍車,應是迫擊砲部隊吧!


這個碗糕,就請老杜來解答吧!


愛國者飛彈車隊出現了


雷達車隊也出現了


又是一台不知的車種.當然小弟的不會只是武器部隊,還有街景和人物啊!待續!